如阳明二日发,八日衰,厥阴至六日发,十二日衰,则六经皆自七日解,而十二日愈。 世之补《伤寒》者百余家,究其所作,不出二义∶一则因论本文为之注疏,犹公、谷说《春秋》也;一则引仲景之文而为立论,犹韩婴说《诗》而为《外传》也。
不发汗,阳气内扰,阳络伤则衄血,是夺血者无汗也。故伤于风者,上先受之;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。
胸中之阳又不足以散水气,故烦渴而小便不利耳。太阳病,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,为温病。
阳气先绝,阴气继绝,故死。 卫气不能卫外,反内扰营气而为烦;营气不得交通,内迫于骨节而作痛。
盖太阴阳明下利之辨,在清谷不清谷,而太阴少阴之清谷,又在脉之迟与微为辨也。外症初起,有麻黄、桂枝之分。
故反复讲明头汗之义,可与小柴胡而勿疑也。利遂不止者,所谓暴注下迫,皆属于热,与脉弱而协热下利不同。